吳忠市利通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號 | 640302001/2023-00181 | 文號 | 吳利政辦發〔2023〕16號 | 生成日期 | 2023-03-15 |
---|---|---|---|---|---|
內容分類 | 主動公開 | 發布機構 | 利通區政府辦公室 | 責任部門 | 利通區政府辦 |
各鄉鎮人民政府,區直各有關部門,各人民團體、直屬事業單位,駐利各單位:
??《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已經區委和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
??
??????????????????????吳忠市利通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2023年3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
??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中辦發〔2022〕42號)及自治區黨委辦公廳 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寧黨辦〔2022〕93號)和吳忠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吳忠市養老服務體系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的通知》(吳政辦發〔2022〕43號)精神,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更好保障老年人生活,結合我區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著力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養老服務標準,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培育養老服務市場,加強養老服務監管,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標。按照兜住民生底線、保障基本民生的總體要求,到2025年,率先建成覆蓋全體老年人,普惠均等、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服務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全區養老服務床位數達到2500張(含市級);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不少于38張。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和多層多樣的服務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協調平衡和良性互動。加快形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結合、事業產業協同、線上線下融合、人才科技相輔的養老服務新格局。
制度基礎持續鞏固。養老服務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城鄉發展更加均衡,強化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障,發展價格適中方便可及、質量可靠的普惠型基本養老服務,老年人不分戶籍享受養老服務。
產品服務優質豐富。養老服務設施更加均衡,養老服務機構布局更加合理,服務質量監管更加有力,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0%以上,每萬老年人口擁有養老機構認知障礙床位數20張,建設家庭養老床位150張以上。
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大規模培訓養老護理員、養老院院長、老年社會工作者等專業人員,所有護理員具備基本康復知識,培訓養老護理員和家庭照護者500人次,每萬名老年人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25人,高級和技師級護理員占比20%以上。
科技支撐智慧便捷。依托“金民工程”系統,新技術在養老服務領域深度集成,智慧場景高頻應用,老年人獲取服務更加便利,實現全區養老服務的精準有效供給。
二、主要任務
(一)健全落實基本養老服務制度
1.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圍繞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嚴格落實《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自治區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建立利通區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明確具體服務對象、項目、內容等,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力狀況等因素動態調整。結合我區實際,統籌考慮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并發布本級清單,明確服務對象、服務標準和支出責任,服務項目、覆蓋范圍和實現程度不得低于自治區清單要求。(責任單位:區民政局、財政局)
2.健全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制度。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制定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清單目錄,有限保障經濟困難的失能、高齡、無人照顧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將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培訓納入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目錄。加強基層和農村養老服務,將適宜通過政府購買提供的服務項目納入清單范圍,依托建成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社會力量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康復護理等服務。明確政府購買服務內容等,進一步規范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資金預算和管理。(責任單位:區民政局、財政局)
(二)建立精準服務主動響應機制
1.開展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按照國家統一的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標準,開發符合我區實際的統一規范、可操作性的評估工具,從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認知與精神狀態等方面實施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區分老年人能力等級,建立健全我區老年人能力評估機制。2023年底前,培育不少于1家評估機構。(責任單位:區民政局、衛生健康局)
2.精準識別服務對象。堅持科學精準高效,依托智慧利通,整合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健康、殘聯等部門涉老數據,形成全區老年人數據資源庫,完善智慧養老信息平臺。通過能力綜合評估、上門巡訪等方式,精準識別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推進服務對象信息、服務保障信息的歸集互認、開放共享和動態管理。精準開展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提高養老服務供給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逐步實現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責任單位:區民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衛生健康局、殘疾人聯合會)
3.有效提供養老服務。持續提升基本養老服務水平,加強殘疾老年人身份識別、待遇享受、服務遞送、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方面資源整合,優化殘疾老年人養老服務保障。依托鄉鎮行政力量、村(社區)老年人服務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等,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采取巡訪、幫扶、電話問候等多種形式,為獨居、空巢、留守、失能、殘疾、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定期探訪、政策咨詢、生活照料、業務代辦等服務。(責任單位:區民政局、衛生健康局、殘疾人聯合會)
(三)完善基本養老服務保障機制
1.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加快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申請及基礎準備工作。試點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依照國家長期護理失能等級評估標準,規范評估流程,合理判定失能人員等級,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建立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多渠道籌資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參保人員需求實行動態調整。健全公平適度的待遇保障機制,合理確定保障范圍和待遇標準。著力構建多層次、多元化保障體系,推動建立相關保險、老年人福利、社會救助、慈善相銜接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探索實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低償入住養老機構,協同發揮保障功能。(責任單位:區醫療保障局、財政局、民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衛生健康局)
2.完善老年人津貼補貼制度。加大老年人福利保障力度,在原有高齡低收入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貼基礎上,將發放范圍擴大到??80 周歲以上全體高齡老年人。適時出臺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健全完善經認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合理確定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覆蓋范圍和補貼標準。區民政局統籌特困人員供養、養老服務補貼和護理補貼,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符合條件的困難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責任單位:區民政局、財政局)
3.確?;攫B老服務投入。強化政府在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上的主導責任,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基本養老服務經費保障機制,通過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統籌安排、合理保障。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自治區預算內統籌資金對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給予支持。積極爭取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和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及自治區本級福彩公益金對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給予支持。不斷拓寬養老服務發展籌資渠道,形成財政資金、社會資本、慈善資金等多元結合的投入機制。(責任單位:區財政局、發展和改革局、民政局)
4.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堅持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積極培育養老服務市場,落實民辦養老機構一次性床位建設補助和運營補助等一系列發展養老服務的優惠扶持政策,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基本養老服務。鼓勵養老機構、社會組織、物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推動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與直接提供服務相結合,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失能、高齡、殘疾、無人照顧等老年人服務需求。探索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將養老機構專業服務延伸到困難失能老年人家庭。(責任單位:區民政局、財政局、住房城鄉建設和交通局)
5.發揮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務支持作用。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完善為老志愿服務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設立慈善基金、志愿服務等方式,為基本養老服務提供支持和幫助。加強社區、養老機構的專業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發展為老服務志愿者,通過社區、社會工作者、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社區公益慈善資源“五社聯動”及養老機構資源鏈接等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困難都扶、心理疏導、精神慰藉等關愛服務。推動居家社區醫養結合鼓勵城鄉社區開展互助養老服務。(責任單位:區民政局、文明辦、團委)
(四)不斷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
1.完善社區養老服務配套設施。聚焦“一老一小”服務設施建設,完善便民利民、親民惠民服務措施。以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居民小區為載體,根據老年人需求,建設嵌入式養老機構、助餐點、愛心超市等養老服務設施。強化養老服務設施運行指導和管理,切實提高已建養老服務設施利用率。到2025年底前,城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90%以上,農村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65%以上。加快構建區、鄉(鎮)、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設施網絡,確保層次清晰、上下聯動、功能互補、布局合理。新建城區、居住(小)區要按標準和要求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嚴格執行“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社區養老服務配套設施,完善落實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工作機制和部門監管職責,確保養老服務設施交付產權人后用于社區養老服務。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要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居住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等專項工作,通過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補齊養老服務設施短板。結合完整社區試點,構建“15 分鐘養老服務圈”,推動區域內擁有至少1個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居家日間輔助照料、助餐、保健、文化娛樂服務的社區老年服務站。探索開展未來社區試點,創新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嵌入式養老機構等場所配置,支持“互聯網十護理服務”等模式應用。(責任單位:區民政局、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和交通局)
2.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基礎作用。堅持公辦養老機構的公益屬性,政府投入資源或者出資建設的養老服務機構(設施),應當優先用于基本養老服務。保障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有效運轉,對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全部實現集中供養。支持轄區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老年養護院等在滿足兜底保障對象供養需求的前提下,面向社會開放并提供托養服務。強化對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作用,到 2025 年確保我區至少有1所以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區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責任單位:區民政局)
3.保障優撫對象養老服務需求。加強老年軍人軍屬權益保障,現役軍人家屬和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的遺屬,符合規定條件申請入住公辦養老機構的,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光榮院在保障好集中供養對象的前提下,可利用空余床位為其他無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法定贍養人、扶養人無贍養、扶養能力的老年優待撫恤對象,提供優惠服務,滿足服務需求。(責任單位: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民政局)
(五)提升基本養老服務便利化可及化水平
1.推動完善基本養老服務網絡。著力加強鄉鎮、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推動有條件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轉型成為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依托和整合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現有資源,發展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或養老服務綜合體,聯動指導轄區養老服務設施運營。依托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或養老服務綜合體、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提供專業照護服務、家庭養老指導服務,幫助老年人家庭成員提高照護能力。(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各鄉鎮)
2.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水平。支持養老機構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依規統籌養老服務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等服務。符合條件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員參加照護培訓等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鼓勵發展康復輔具社區租賃服務。依托既有社區公共服務陣地、養老機構、餐飲場所等,開辦社區老年幸福食堂或老年人助餐點。補齊農村、遠郊助餐服務短板,推廣鄰里助餐模式,完善助餐服務網絡。提高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補齊照料功能、豐富服務元素,具備條件的可重點開展老年人全日托養服務。(責任單位:區民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殘疾人聯合會,各鄉鎮)
3. 加快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實施城區更新行動,優先推進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設施改造,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適的環境。鼓勵開展無障礙環境認證,提升無障礙環境服務水平。加大社區公共場所、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等適老化改造力度,為老年人提供便捷舒適出行環境。有序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通過政府補貼、產業引導和業主眾籌等方式,重點做好小區路面平整、出入口和通道無障礙改造、地面防滑處理等。(責任單位:區住房城鄉建設和交通局、發展和改革局、殘疾人聯合會,各鄉鎮)
4.實施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聚焦老年人居家養老安全性、便利性,以滿足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動、康復護理等需求為重點,采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改造對象范圍擴大到城鄉低保對象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加強全過程規范管理,嚴格按照受理申請、評估設計、施工監督、竣工驗收、資料歸檔、績效評價等步驟推動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引導社會專業機構,為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提供適老化改造服務。統籌考慮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和家庭養老床位建設,避免重復改造、資源浪費。(責任單位:區民政局、殘疾人聯合會,各鄉鎮)
5.降低老年人應用數字技術難度。加強信息無障礙建設,降低老年人應用數字技術難度,保留線下服務途徑,為老年人提供便利。依托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網格員、社區社會組織等服務設施(機構)、人員開展文化教育,滿足老年人快樂學習、終身學習需求。整合利用相關資源,優化與老年人相關的系統平臺界面交互、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智慧服務,幫助老年人融入信息社會,解決“數字鴻溝”問題。(責任單位:區民政局、工業信息化和商務局、科技局、衛生健康局,各鄉鎮)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委和政府將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利通區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各有關部門(單位)及各鄉鎮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區民政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設在區民政局,統籌協調我區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相關工作,堅持黨政主要負責人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抓。區有關部門(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明確落實措施和進度安排。充分發揮利通區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區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加強成員單位溝通協調,推動解決基本養老服務發展中的重點問題。
(二)強化督導監管。加強基本養老服務項目的績效評價和監督檢查,區民政局要會同發展和改革局等部門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加大督促指導力度,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強化基本養老服務綜合監管,確保服務質量和安全,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追究責任。
(三)推動信息共享。加快推進“數字利通”建設,依托“金民工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實現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信息統一歸集、互認互通、開放共享。落實老年人狀況統計調查和發布制度,開展基本養老服務統計監測。
(四)營造良好氛圍。各鄉鎮黨委、政府、各相關部門(單位)要做好基本養老服務政策、措施宣傳解讀等工作,及時公開基本養老服務信息,暢通意見建議反饋渠道。重要改革事項充分聽取意見,提前做好風險評估。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以及新媒體,廣泛宣傳工作動態和成效,營造關心支持我區養老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
??
??